激活动能 “创”出一片新天地-天天关注

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生产线高速运转。


(相关资料图)

南充双创中心建筑充满科技感。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然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年来,南充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大力培育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升级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全市创新成果日益丰硕、科创实力大幅提升,加快推动了科创大市向科创强市的跨越发展。

据悉,2022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23.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900.4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3户,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稳居全省第5位。

A提升科创实力推动经济发展

近日,记者来到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南充基地总装车间,只见一条条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在各个点位有序作业,忙着组装整车。

走出车间,一辆辆远程新能源轻卡整齐排列,待检验合格后,就将发往全国各地。

9年前,“吉利”落子南充,从项目开工到首款新车下线,仅用了14个月时间,创造了“南充速度”和“吉利效率”。近年来,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加大技改投入和科研经费,技术和产能优势不断释放,在行业领域的影响力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如今,作为南充汽车汽配产业“龙头”,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2022年产销各类新能源商用车3万辆、同比增长360%,实现产值42亿元、同比增长92%,成功入选2022年度全省制造业“贡嘎培优”计划。

“近年来,南充各项科技指标保持了稳中有进、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体现了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长效拉动和内生驱动作用。”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南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43户,同比增长39.1%;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039户,同比增长21.9%。2022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23.8亿元、同比增长16.7%;研发投入强度达0.91%、同比增长7.1%;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17亿元、同比增长22.9%;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900.4亿元、同比增长11.3%;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稳居全省第5位。

B打造科创载体凸显聚集优势

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形成高端产业聚集效应,日前,南充高新区启动科创中心建设,其“拎包入驻”“以厂招商”的运营模式,一经推出就受到众多企业的关注。

“南充高新区科创中心的‘拎包入驻’模式,大大降低了我们的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2021年,陕西绿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相中了顺庆的区位优势和科创中心的平台优势,决定落地顺庆,建立公司的西南生产基地。基地自2022年3月投产以来,月产值达千万元。

近年来,南充高新区着力实施一批优环境、强功能的建设项目,园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进一步完善,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夯实。据了解,目前,该园区核心区入驻企业达556户,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3户;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占园区营业总收入的41.07%,综合实力居全省省级高新区前列,正有序推进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

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南充正稳步推进国家农高区创建工作,目前,顺利通过省科技厅评审答辩,成为全省6个培育对象之一,已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22个;建成有机蔬菜、古楼香桃等现代农业园区28个,培育引进粮油、果蔬、畜禽等新品种70余个;已入驻企业78户,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6户。

据悉,2022年,南充创成国家级创新平台1个、省级创新平台7个,嘉陵新能源汽车特色小镇(原南充创业小镇)成功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南充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零突破”。

C加强科技转化成果日益丰硕

在顺庆区滨江北路,四栋造型独特的建筑格外惹人注意,这便是南充双创中心。该建筑群最高的一栋大楼是双创中心主楼,有20层近百米高,大楼外部采用不规则拼接,很有设计感和科技感,中间部分设置了绿化区,将通过绿植打造立体的景观效果,设计也是非常独特。

记者注意到,该大楼作为创新创业大厦,分为5个功能区域,即,创业孵化区、综合服务区、展示功能区、创新服务区、创业沙龙区。南充双创中心主楼每层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每层楼都有独特的设计风格。

据悉,南充双创中心投入使用后,南充高新孵化园里面的企业将迁入,为创客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目前,南充双创中心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交易中心已启动组建。”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2022年,南充积极承办第七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南充),成功为82户南充科技企业遴选出关键技术需求91项,面向全国征集到技术解决方案178套。2022年,全市完成技术交易1127次、技术成交额达6.17亿元。

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2022年,南充争取国省科技项目资金9545.83万元、投入市本级财政科技项目资金4142万元,实施重点科技项目近200个,其中,中科九微“干泵罗茨螺杆机组研制”项目、三环电子“高端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市农科院“青贮玉米种质资源发掘利用”项目等8个项目获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支持。此外,市农科院“超高蛋白中熟高产耐荫夏大豆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等6项科技成果荣获省科学技术奖;川北医学院、市中心医院、市农科院、三环电子、九天真空等单位的36项科技成果获市科技创新奖;全市3040项科技成果获得专利授权。

D营造良好环境完善科创生态

近日,现代农业、医卫健康、新材料等领域的12个创新科技项目、17位英才,在第六届“嘉英荟·南充双创大赛”市本级选拔赛进行“比武”。

记者了解到,此次选拔赛分为“创新项目”“创新英才”两个比赛类别,分别采取路演、会议评审的方式进行。

经过激烈角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三阴性乳腺癌精准靶向治疗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项目获“创新项目”一等奖,来自西华师范大学的丁祥获“创新英才”一等奖。比赛还评选出二等奖8名,并现场颁发了奖状、奖杯和奖金。

“南充已连续举办六届‘嘉英荟·南充双创大赛’,累计吸引超过2000个团队和个人参赛。此外,我市还高质量举办了第二十六届科普活动月宣传展示活动、科普讲解大赛等,在全市范围营造起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南充设立了市本级科技人才专项,支持科技人才发展。2022年,全市柔性引进两院院士9名、国省特聘专家54名,26名科技人才入选省级人才计划,23名科技人才入选市级人才计划。

记者获悉,为进一步改善“科技生态”环境,南充持续深入推进科技管理改革,在省蚕研所、市农科院等单位试点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和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有效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出台《优化科技创新环境“10条措施”》,切实为科技创新主体减负松绑。

此外,我市持续夯实科技金融基础,成功召开2022年南充市科技企业融资需求对接会,16家驻市金融、保险、担保机构与60余户科技企业实现现场融资对接;发放“科技创新券”100万元、“天府科创贷”1.84亿元,天府科创贷发放金额位居全省第3位。

力争科技创新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位于嘉陵区的四川众马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忙。

南充新闻网讯(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然)今年以来,南充科技系统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南充组团培育省域经济副中心、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提供坚强科技支撑。

在嘉陵江畔,三环电子车间内,一台台精密机械不停运转,一件件高科技电子产品源源不断生产出来,从这里走向全球。

吉利汽车、中科九微、九天真空……这些在行业鼎鼎有名的企业,纷纷将自己的重大项目落户南充。这些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科技含量高、质量效益高、资源能耗少。

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发展、实现振兴?唯有“创新”二字可破题。如今的南充,三环电子、中科九微成功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填补了南充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空白;南充临江高科孵化园成功创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高坪区成功创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区;南充创新桑产业技术研究院、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创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据悉,2022年,南充新增市级重点实验室6个,市级重点实验室达到40个;新增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市级众创空间2个,成功组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30个。

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2023年,南充将大力实施科技系统年度“五大工程”“十件大事”,力争实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户,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100户,力争成功认定1至3户省级瞪羚企业;全市R D经费投入突破30亿元,R D经费投入强度突破1.12%;产业发展加速升级,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7亿元,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加速向创新驱动发展、高质量发展转型,主要科技创新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相关链接

2023年南充市科技系统年度“五大工程”

大力实施科技园区提能工程。

大力实施创新平台建设工程。

大力实施创新成果转化工程。

大力实施科技企业培育工程。

大力实施创新生态优化工程。

2023年南充市科技系统年度“十件大事”

1、全力推进南充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稳步推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并成功创建1家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3、全力推进并确保成功创建厅市共建甘薯及特色豆科作物种质创新与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4、举办省院省校科技创新资源对接大会暨第七届中国创新挑战赛,积极争取承办第八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南充),举办第七届“嘉英荟·南充双创大赛”。

5、建成南充双创中心并顺利投入运营。

6、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组建南充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交易中心。

7、创建一批国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技创新平台,启动创建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基地以及引智基地。

8、积极争取国省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发展动能。

9、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包干制”试点,扩大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范围。

10、启动市级科技创新投资基金建设,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发展。

本版图片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余中华 摄

标签:

X
X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信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